论语精读

参考书目

书名 重要性
○ 《四书章句集注》朱熹·中华书局 置首位
○ 杨立华四书精读 重要参考
○《十三经清人注疏·论语正义》刘宝楠 参考
○ 《论语译注》杨伯峻 仅参考

前言

读书流程以自解——读注——看译注——听课的方式进行。
其间或有心得和感悟,无论对错,先记下。而后纠错与确证,红字皆是。
引文无注默认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本

学而第一

朱子:此为书之首篇,故所记多务本之意,乃入道之门、积德之基、学者之先务也。凡十六章。

  • 学而第一,故学为第一等要事。为始为本。凡人应皆以学为入门。

【页四十七】

///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
  • 学为效,习为复践其所学。
    是由知而效实践数次至自然的过程。
    不亦说乎?实在言,复践所学的喜悦是本性所发,是天理自然。
    能悦且应悦。是所学至实处、数次验证、相融或有所得的自然的喜意。

朱子:人性皆善,而觉有先后,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,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。
注疏:《白虎通》云:“学者,觉也,觉悟所未知也。|学者而能以时诵习其经业,使无废落,不亦说怿乎?

  • 朱子此处学的对象性善
    性善为本,为务本。
    当人蒙蔽性善之本时,就应学。
    而学是效先觉者之所为。以其所效至实处践履,这才趋本,直至恢复性善如初。
    如学习雷锋事迹,躬行好人好事,就是学而时习,自然可悦。应悦。悦为证其本性或相融或有所得。
    注疏言,为学业无废落,可喜。
    字的解释,为何悦?其表述可有多种,都通,应当因事因时有所区别。)

img

  • 《大学》言新民-推以及人为末后,而自明明德—为学为本先。
    故学为始,学成推以及人为终。
    人皆是以学由始至终,惟明觉先后不同。

img

朱子:习,鸟数飞也。学之不已,如鸟数飞也。

  • 鸟终生飞之,人也终生学之。是不已。
    学而时习,如鸟时飞,时而复践其所学,至自然,如寻常事。

朱子:既学而又时时习之,则所学者熟,而中心喜说,其进自不能已矣。

  • 进自不能已,因有的正反馈,所以乐于复其所学,直至自然状态,还其初。
    若习其所学受挫,心有忿懥、忧患、恐惧等。不再习。则所学如虚无一物,仍犹未学。

程子:习,重习也。时复思绎,浃洽于中,则说也。

  • 习应分,脑中思绎地习,还是躬行践履地习。对象不同,悦的源来也不同。
    习的喜悦的源来或是确证、或是相融、或是有所得。或兼有。

程子:学者,将以行之也。时习之,则所学者在我,故说。

思与行,或有或无的先后,但总要将行。
习而行或思,发其所学,主体在我,有得故悦。

谢氏:时习者,无时而不习。坐如尸,坐时习也;立如齐,立时习也。

此处,为时刻习之。习间于生命无时无处不在,坐立行思,时时要习。

/// 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

朱子:朋,同类也。自远方来,则近者可知。
史记世家:”定公五年,鲁自大夫以下,皆僭离于正道,故孔子不仕,退而修诗书礼乐,弟子弥众,至远方来,莫不受业焉。”
正义:学记言“学至大成,足以化民易俗,近者说服,而远者怀之,此大学之道。”
尔雅释诂:“远,遐也。”

朋指同门。同门为朋,同志为友。“有朋或作友朋,非”,见《正义》第四页考。
此句接上句“学而..说乎?”,是学成后,自新至新民的具体表现,为先后关系。
“近者可知”意为有远者劳途求学,则近者更不必复言。可见学业成就之深,是新民的最大体现。

程子:“以善及人,而信从者众,故可乐。”又曰:“说在心,乐主发散在外。”
正义:礼中庸云“诚者,非自成己而已也,所以成物也。”

一方面这是自新之验和新民之果;另一方面这又是成物与成己最好时机,验己之功修,得教学相长之益,人才造就之多,所以乐。
学而时习的己悦是内化,推以及人的同乐是外显。由此可见自新、新民之次第。
将已悦推以及人便是同乐。

/// 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
讲的是新民时。